身後事規劃-保險篇(四)丨保了長照險卻晚景淒涼?長照險額度知多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前景提要:

自從太太過世後,現年八十八歲、無子女的王老先生一直靠著政府微薄的補助、退休金,勉強支付長年房租,其餘生活必需品皆仰賴社區善心團體支援。

最近定期前來探訪的社工發現,王老先生發呆頻率變高,問話也很少回應,甚至還有在沙發上坐一整天,送來的食物都沒有吃的情形發生。送醫評估後,王老先生有專人照顧的需求,但光憑王先生每月微薄的退休金、老人年金等收入,卻無法支應動輒5、6萬元以上的照顧機構的費用。

事實上,王先生的案例也是台灣很多長照悲歌的縮影。


現況說明:

台灣在107年3月已邁入高齡社會, 115年將成長為超高齡社會,到了 2065 年,老年人口會占全台人口的四成以上,平均每 1.2 位勞動人口就要扶養 1 位老人。

然而這不意味著每一位老人,到了那個時候「還有」1.2位可以照顧生活起居的人手。事實上在大部分的時候,都是老人「自己」扶養自己,從生活起居,甚至到生病時間的自我打理都是如此。至於兒女的部分,若能常來探望,每個月拿個一兩千元補貼菜錢,那就已經算很有心了。

如果這樣的狀況,「幸運的」能持續到老人往生那還好辦。但萬一在老人往生之前,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況,需要特別有人在旁照顧時,那就非常考驗兄弟姊妹間的團結程度了。

誰應該顧、誰要出錢、出多少錢,這類涉及扶養比例、金額分配不均,所衍生的爭議案件,近年來在法院案件當中的比例也節節升高。


建議

為了避免上述情形,投保長照險,讓老年的自己能負擔起請人「扶養」、「照顧」自己的錢,就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。​
然而長照險什麼時候才會啟動呢?又應該怎麼挑呢?投保額度又要大概多少比較足夠呢?
關於這些問題,請見以下說明:


  • 關於長照險的「啟動」:

通常來說,長照險的啟動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:

  1. 生理功能障礙:巴氏量表(Barthel Index)中六大日常生活能力(進食、移位、如廁、沐浴、更衣、平地移動)喪失其中三種以上。
  2. 認知功能障礙:經專業醫生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。
  3. 完全失能狀態。

理賠啟動後,大部份保險契約會給予「一次金」及每月給付的「長期照顧金」。充足的規劃下,家庭中一旦出現了長照需求者,這些保障能緩解經濟壓力,並減少子女吵架的根源。


  • 關於長照險,該怎麼挑呢?

為解決長照問題,一般會從傳統長照險,失能照顧險,以及具長照功能之意外、特定疾病保險整合規劃。

隨著前些年高CP值的失能照顧險停售,市場上幾乎僅剩傳統長照險可供選擇。但由於保費問題,對傳統長照險小資族而言負擔較高,這時可以採用附帶長照功能之意外、特定疾病(如癌症、重大傷病)保險商品,或選擇「定期」、「附約」型長照保險,獲得更完整的保障。

而對於個人來說,筆者對於長照險規劃建議如下:

  1. 如果預算有餘力,請購足長照險額度。
  2. 無論預算有沒有餘力,都請先做好充足的醫療保障。

  • 關於長照險的投保額度,大概要多少呢?

高齡社會下,長照需求年年攀升,長照花費也水漲船高。本國籍的全天候的專業照護人員,一個月花費可達6-9萬;若是選擇送往專門照顧機構,每月花費也需要3-6萬元不等。

因此長照險規劃的每月理賠額度,最少都要能夠支應照顧機構開銷費用。如經濟能力尚不足負擔長照保險費用,則應先完善醫療保險及財務規劃。

現代對於保險的規劃,大多圍繞在實支實付、重大傷病及癌症上,長照經常成為被忽略的保障缺口。然而長照風險一旦發生,一旦沒有做足準備,棄養、照顧殺人的「長照悲歌」都將一再躍上新聞版面。

龐大的花費,消耗的時間與精力,都讓照顧者的壓力巨大。愛護你的家人,請準備好自己,別讓自己成為家人負擔。

願所有人,都能擁有最適合自己的保障。

文/李冠穎 律師、張為平 顧問